Oral 01-優秀射箭運動員責任感與利社會行為之培育
衛中瑩 賴又加 曾沈連魁
國立中正大學運動與休閒教育研究所
發表時間 13:30
摘要
目的: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優秀射箭運動員責任感與利社會行為之培育方式。方法: 採質性研究法,以立意取樣方式,選取 7 位優秀射箭運動員,以及 3 位射箭教練為研究 對象。以 TPSR 理論為基礎,深入探討優秀的射箭運動員如何在運動團隊中、射箭比賽 中、以及生活中學習責任感與利社會行為。本研究主要採半結構式訪談來蒐集資料,透 過開放性編碼、主軸性編碼與選擇性編碼,持續分析、比較及歸納。結果:本研究結果 發現優秀射箭運動員責任感與利社會行為之培育方式內涵主要包括:教練指導策略 (教練 的帶隊理念、團隊中訂定的規範、以及團隊氣氛),尊重與包容 (自我行為監控、同理 心),自我激勵與合作 (內在動機、團隊合作、接受挑戰),自我實現 (獨立自主、設定目 標、實現個人理念),助人與領導 (幫助他人、領導行為、敏感與回應),學習遷移 (利社 會行為、生活責任)。結論:優秀射箭運動員責任感與利社會行為之培育方式主要可以透 過教練的領導,克服專項訓練的挑戰,團隊所學習到的正向行為,以及團隊中良好的氣 氛逐漸養成。
關鍵字: TPSR 理論、教練指導策略、自我實現、學習遷移、團隊合作
Oral 02-創意教具融合運動訓練介入對高齡者體適能之成效
曾秀娟、王秀華、李淑芳
國立中正大學運動競技學系暨休閒教育研究所
發表時間 13:45
摘要
目的:臺灣推估將於 2025 年邁入「超高齡化社會」,老化對個人生理與心理健康等變項 皆會造成許多的影響,ACSM 提到「運動就是良藥」,在綜合相關研究中,指出規律運 動是邁向成功老化的關鍵。因此,本研究在探討創意教具融合運動課程設計提升高齡者 功能性體適能之成效。方法:本研究為前實驗設計,招募 65 歲(含)以上、無重大疾病與 心智狀況良好之高齡者參與本研究。採立意取樣,受試者為 12 位,平均年齡 77.9±7.07 歲,進行 12 週,每週 2 次,每次 90 分鐘之運動介入,設計以活力棒、甜甜圈和彈力環 等創意教具進行多元運動介入。以高齡者功能性體適能檢測評估作為訓練前後之差異性 分析。採用相依樣本 T考驗分析,顯著差異 p值小於.05。結果:經過 12 週運動介入後, 本研究發現受試者功能性體適能測驗:身體質量指數(p=.002)、下肢柔軟度(p=.002)、下肢 肌力(p=.008)以及動態平衡(p=.012),皆有顯著進步。另外三項:上肢柔軟度、上肢肌力 與心肺耐力有進步趨勢,但未達顯著差異。結論:本研究發現 12 週創意教具融合運動訓 練介入不僅能提升高齡者之功能性體適能,並且可以增加高齡者的學習動機、趣味性、 方便性、安全以及日常生活等能力,創意教具的介入可作為未來社區推展之參考。
關鍵詞:老化、長者、功能性體適能、運動處方
Oral 03-兒童足球俱樂部教練的有效指導行為
趙沁駖, 鄧雯方, 曾沈連魁
國立中正大學運動競技系暨運動與休閒教育碩士班
發表時間 14:00
摘要
目的: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兒童足球俱樂部教練的有效指導行為。方法:本研究採質性 研究,以立意取樣選取八位臺北地區足球俱樂部教練為訪談對象,受訪者皆具國際足球 教練證資格,從事足球教學實務十年以上。本研究以半結構式訪談、參與觀察及文件分 析等方式收集資料,將所得資料經開放式編碼、主軸編碼及選擇性編碼,持續整理、歸 納、比較及分析。結果:研究發現足球俱樂部教練的有效指導計畫行為包括訓練目標、 內容與進度;有效指導策略行為包括個別差異、示範講解、時間掌握、訓練方法、分組 方式與激勵;有效指導評量行為包括回饋、檢討與反省、調整與糾正;指導氣氛行為包 括期待、團隊紀律與經營、熱忱與師徒關係等。結論:兒童足球俱樂部教練會根據俱樂 部的規模及球員的需要,設定不同難度的訓練目標,活動內容,引起球員的參與動機, 考量每一位球員不同的條件與能力改變教材教法,讓兒童高效率的學習足球基本技能, 提升團隊競賽的能力。
關鍵詞: 有效體育教學、指導計畫、指導策略、指導評量、指導氣氛
Oral 04-男性與女性跑步之後足著地運動學特徵
报告者:王舒凡
作者:吴蕙汝、申星星、沈成东、
陈新宇、谢潇潇、何婵、陈朝福
淮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
發表時間 14:15
摘要
目的:探討男性與女性跑步之後足著地瞬間,其關鍵運動學參數特徵。方法:本研 究隨機招募 30 位青少年爲研究對象,其中男性 15 名,女性 15 名,每位受試者必須使 用後足著地策略,以每小時 10 公里和每分鐘 160 步頻在跑步機上進行測試。利用 2 台 高速攝影機拍攝,同步擷取頻率爲 100Hz,再經由 Kwon 3D 動作分析系統進行影像分 析其三維空間運動學參數。隨後,使用 SPSS17 版進行分析,以描述性統計各運動學參 數之平均數與標准偏差,再以 Mann-Whitney U 檢定考驗男性與女性在跑步之後足著地 瞬間的運動學參數差異,顯著水平定爲 α = .05。結果:分析研究結果發現,男性與女性 後足著地瞬間與重心速度、重心角度、髖關節角度和踝關節角度皆未達顯著差異(p > .05);男性後足著地瞬間之膝關節角度顯著較女性大 (Z = -1.970, p = .049)。結論:男 性與女性的跑者在著地時採用後足著地策略,會以腳跟接觸地面,其足部會在髖、膝關 節前面,且男性膝關節較為女性伸直特徵,而踝關節則呈現背屈姿勢。
關鍵詞: 跑步機, 運動表現, 速度
Oral 05-以多重因素檢驗體育師培生的學習投入與未來展望:人境適配觀點
吳伯龍 許宇涵 吳雅惠 公續茹 徐偉庭
國立東華大學
體育與運動科學系
發表時間 14:30
摘要
相對於其他師資培育領域,體育師培生完成教育學程與通過教師資格考比例較低,故 提升體育師培生學習表現是件值得關注的議題。過去研究顯示學習投入會影響學習表現, 未來工作自我顯著亦為重要因子。然而過去研究多聚焦於教學策略、教學風格與學習動 機,較少以學生為觀點探究個人價值觀與教學環境的適配程度。目的:本研究以人境適配 觀點探究學習投入與未來工作自我顯著,且過去研究顯示使命感及意義說明會正向影響學 生的學習動機,未來機會展望信念較高者,未來實際達成目標的機會較高,綜合上述三點 可將其作為檢驗的因子。方法:本研究以 164 位修滿一年含以上之體育相關科系師培生為 對象,男性 83 位、女性 81 位,年齡介於 19-23 之間,以線上及紙本問卷調查進行資料收 集,再以 AMOS 統計軟體進行結構方程式模式統計分析。結果:本研究僅人境-未來工 作自我顯著此條假設並無顯著相關外,其他假設皆具顯著相關性。其中,以意義說明-人 境適配的 值.47 為最高。結論: 師培課程中,老師對課程進行足夠說明、賦予學生充足使 命感及告知學生體育教職未來趨勢,學生較能感知與課堂的適配性,進而提高學習投入。
關鍵詞:人境適配、學習投入、未來機會展望、體育師資培